【湘潭日报】“废地”变“宝地” 湘潭建成5个最美铁路沿线“打样点”
2023-11-28 09:19:4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湘潭日报 | 编辑:周冠成 |         

本报记者 谭涛

通湖桥村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风景如画。

“天气好时我们会去铁路边锻炼休闲”“雨天过桥更加安全了”……近日,在雨湖区等5个县(市)区的最美铁路沿线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,当地群众纷纷对示范点赞不绝口。

从“脏乱差危”到“安畅绿美”

今年10月底,湘潭县率先在石潭镇通湖桥村建成首个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,名为“将军故里”,这是“两山”(韶山—井冈山)红色旅游铁路专线的必经之地。当地村干部谭谷明告诉我们,过去铁路沿线都是杂草和垃圾,野草过高甚至会遮挡火车视线,造成安全隐患;同时,附近水渠散发阵阵恶臭,村民经过时恨不得捂着鼻子。这里的脏乱差环境给“两山”铁路沿途风景“抹了黑”。

随着“伟人故里,价值莲城”最美铁路沿线建设的开展,通湖桥村铁路沿线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曾经的垃圾堆、荒地、臭水沟一去不复返,取而代之的是绿油油的草地,修剪得当的灌木丛,以及一棵棵生机勃勃的桂花树。为更好地让村民健身休闲,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还修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,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。据悉,通湖桥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,共计投入50多万元。

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不仅扮靓了铁路沿线风景,更提升了周边村民的人居环境。村民张湘玲说,他们村和邻村有很多老年人,大家其实都想一起跳广场舞锻炼身体,但过去没有一个像样的场地。现在大家晚上都会来到“铁路广场”跳舞聊天,天气好的时候晒晒太阳,这个广场真的是建到村民心坎上去了。

既要“面子” 也要“里子”

通湖桥村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是5个示范点的一个缩影。

截至目前,我市共完成最美铁路沿线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5处,此外还有雨湖区姜畲镇白鹭湖村“紫薇小筑”、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纱厂街社区“城铁天桥”、湘乡市新湘路街道长桥社区“层林尽染”、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“乡野银田”,实现了“一县(市、区)一点”。

“最美铁路沿线”美在风景,更美在惠民、利民。雨湖区姜畲镇白鹭湖村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长1000米,左右各宽50米,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除了300平方米的休闲场所以及各种景观绿植外,还有连排的经济作物油茶树。雨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,不仅要把示范点打造成风景优美的休闲场所,更要实现惠民目标。据悉,该铁路沿线共计栽种油茶树500株,3年后可进入盛产期,每年预计可创收20万元。为保证树木及绿植成活率,雨湖区还在示范点内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,每天准时准点为树苗浇水。

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纱厂街社区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同样体现了为民办实事的理念。岳塘区不仅清理了纱厂街社区境内的铁路沿线垃圾,并进行绿化,对沿线人行天桥进行提质改造,为桥面铺设了防滑陶瓷颗粒,在上下楼梯边安装了扶手。为解决夜间摸黑过桥的窘境,工作人员还在整桥内外安装了灯带,这样既美观又实用。

5个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不仅让铁路沿线更安全、环境更美丽,还让沿线群众真正受惠,既有了“面子”,也有了“里子”。

“三四五”工程构筑高质量引领机制

为全面打造“伟人故里,价值莲城”最美铁路沿线,构建铁路与沿线人居环境、自然山水、城乡风情和谐共生的新局面,市交通运输部门深入学习借鉴“千万工程”,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考察,最终制定了“三四五”工程,即以“三个创建”为总抓手,发挥“四轮驱动”作用,用好“五张挂图”,形成上下同心、整体联动、齐抓共管工作合力,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。

除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建设有声有色外,我市今年还提前完成了铁路沿线隐患整治任务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消除铁路沿线安全隐患487处,共计投入整治资金696.7万元,其中,完成最美铁路沿线“立标打样”示范点4.07万平方米,拆除或加固彩钢瓦等硬质飘浮物7.455万平方米,拆除或加固农业大棚等轻质飘浮物1.99万平方米,拆除违章建筑0.464万平方米,清理垃圾965吨,复绿3.05万平方米,最美铁路沿线建设初具成效。

责编:周冠成

来源:湘潭日报

岳塘要闻
视频精选
精选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